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市场信息
快速导航
市场信息当前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市场信息

郭焦锋:中国天然气高质量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展望

来源:天然气咨询 最后更新:2020-07-07 20:11:51 作者:佚名 浏览:2067次

7月2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资源与环境专家郭焦锋在演讲中表示,中国天然气高质量发展需克服三大挑战,推动建成统一开放的全国天然气市场体系、建立多元来源的天然气进口格局、形成互联互通的天然气管网体系与深化天然气全产业链体制机制改革。

2020年7月2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资源与环境专家郭焦锋做了《中国天然气(氢能)高质量发展目标和实现途径展望》的演讲,内容涉及有关中国天然气安全保障问题、煤改气煤改电走哪条路、没有国家级财政补贴的氢能产业有无前景与如何看待氢燃料汽车能源转换率只有电动车一半等问题。

本文重点整理了有关天然气方面的内容以飨读者。 

中国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三大挑战

如何通过推动质量变革构建有效市场?如何通过推动效率变革激活企业活力?如何通过推动动力变革深化体制改革?

1. 质量变革挑战。

“十四五”时期变数很大,市场需求预期极不明朗。

传统市场格局仍存,垄断集团走势不确定性大。交易中心功能尚待发挥,市场体系建设阻力不小。

2. 效率变革挑战。

勘查开采效率总体偏低,持续增储上产难度加大。

国际市场动荡加剧,天然气稳定进口风险徒增。管网互联互通程度极低,储气调峰能力严重不足。

3. 动力变革挑战。

上中下游改革不平衡、不协调,深化天然气体制机制改革困难重重。

外资法等法律法规加速出台,天然气产业高水平开放堵点很多。

勘查开采“卡脖子技术”久攻不破,科创举国体制机制建立障碍突出。

“十四五”中国天然气市场需求预期不明朗

2019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306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9.4%, 增速同比下降8.9%, 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8.4%; 消费结构看,城市燃气和工业用气仍是天然气消费的主力、分别占全国消费量的37.2%和35.0%, 化工用气增速有所回升,发电用气增速大幅回落。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沉重打击中国经济增长和天然气需求。“十四五”时期,经济有望重启并缓慢复苏,天然气市场需求不确定性较大。

中国天然气市场波动较大,2005-2015年天然气消费年均增速16%; 2015-2020年消费同比增速分别为:2015年为3%, 2016年为8%, 2017年约15%, 2018年约18% (“煤改气”政策推动),2019年为9.4% (“煤改气”政策调整);2020年放缓至1%左右(受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

“十四五”期间,工业燃料用气受煤炭清洁化利用、电能替代影响较大;城市燃气发展受制于城市“煤改气”预期减弱,乡镇基础设施条件和经济承受能力不足;天然气发电仍受限于发电成本高、气源供应稳定性差、国产化核心技术有待攻克等问题;交通用气面临气价波动大、电力替代因素影响,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不确定性加大。

中国传统天然气市场垄断格局犹存

改革开放以来,历经多轮机构改革、企业重组等改革,中国天然气产业已初步形成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和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为主、其他所有制企业为辅,上游勘查开采、中游管输、下游消费市场不同程度竞争的产业格局。

上游勘查开采领域参与主体逐步多元。除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外,延长石油等依托既有区块参与上游勘查开采,京能、宝莫等通过新疆试点区块招投标进入上游勘探,华电、华能、重庆能投等通过招标进入页岩气上游,晋煤、河南煤层气等从事煤层气勘查开采,石化油服、长城钻探、杰瑞等多种主体参与油田服务。对外合作方面,目前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拥有陆上天然气勘查开采对外合作专营权,中国海油拥有海上专营权,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联煤层气公司和河南煤层气公司拥有煤层气对外合作专营权。管输领域的主干管网环节,开始形成由国家油气管网公司独家经营的管输格局;省内或城市燃气管道,主要由地方管输公司或燃气公司独建及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与地方企业合资共建等多种模式,仍以管输与销售捆绑垄断经营为主。天然气主要批发商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除部分直供给电厂、工业等用户外,其余均分销给省级管网、城市燃气公司、小型LNG工厂等,然后经二次或多次销售给居民、工业、加气站等终端用户。配售领域大多由地方政府授权特许经营。目前国内有超过200家城市燃气公司,2019年5大城市燃公司(北京燃气、华润燃气、新奥燃气、中国燃气、港华燃气)合计销量约占全国天然气销售总量的30%.这个局面直到2019年国家管网公司成立才有所改变。

下一篇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引发的天然气现状思考
上一篇储气设施建设再获政策护航
推荐展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