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国内LNG市场延续弱势运行格局,供需矛盾加剧,价格全面下探。据监测数据显示,国内LNG工厂库存环比大幅增长6.91%,总量攀升至约48.73万吨,同比增幅高达42.78%,库存压力持续累积。主因在于沿海接收站持续降价促销,导致国产气出货空间被严重挤压,尤其华北地区工厂累库现象突出,市场看空情绪蔓延。
在供应端,尽管国产LNG工厂周度产量录得53.08万吨,环比下降3.73%,平均产能利用率回落至56.74%,部分企业因检修或需求疲软主动降负,但整体供应仍处相对充裕状态。与此同时,接收站库存亦呈上升趋势,截至统计时达约608.43万吨,环比增加1.82%。由于接收站气化外输量减少,槽批出货压力加大,叠加中海油滨海等华东站点累库明显,进一步加剧了市场供应宽松局面。
需求端则表现低迷,难以为市场提供有效支撑。本期国内LNG总需求量为75.74万吨,环比减少1.24%,主要受多重利空因素叠加影响。一方面,华南、西南地区受台风“杨柳”带来的持续降雨影响,物流运输受限,车用LNG消费明显萎缩;另一方面,多地工业用户受环保管控及生产调整影响,开工率下滑,工业用气需求同步走弱,整体需求呈现“淡上加淡”特征。
供需失衡之下,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价格持续下探。当前LNG市场均价报4325元/吨,环比下跌2.92%,同比降幅扩大至14.59%;国产LNG出厂价收于4073元/吨,环比下调2.42%,同比下跌13.85%;接收站出货价更跌至4250元/吨,环比降幅达3.50%,同比下滑15.37%。价格指数收于4142点,较前一期回落2.84%,反映出全产业链价格体系的系统性调整。
当前市场已进入“接收站降价—工厂出货受阻—库存攀升—被迫让利”的负向循环。尤其在接收站凭借成本优势持续让利的背景下,国产气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尽管部分工厂已处于亏存状态,止跌意愿增强,但面对高企的库存和疲软的需求,降价出货仍是无奈之选,价格底部支撑力度薄弱。
展望后市,LNG市场仍将维持震荡偏弱格局。需重点关注三大变量:一是接收站到船计划及气化安排变化,直接影响LNG外放量;二是大型活动期间对工业生产的管控力度,或将进一步抑制需求恢复;三是工厂库存去化进度,若累库趋势不改,价格或面临新一轮下探风险。短期内市场缺乏明确方向性驱动,预计以弱势整理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