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经数次的资产组合调整过程中,昆仑能源先后收购了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以及中石油旗下运营的所有的LNG接收站,成为了中国目前销售规模最大的天然气终端利用企业。
昆仑能源算得上是中国燃气公司中最为独特的存在。
2008年以前,作为中石油在香港的投融资平台,其主要业务方向还是境内外的油气勘探开发业务。在2009年开始转型之后,选择了国内天然气终端销售与综合利用作为新的业务发展方向,重点发展LNG业务。
之后,在历经数次的资产组合调整过程中,昆仑能源先后收购了中石油北京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以及中石油旗下运营的所有的LNG接收站,成为了中国目前销售规模最大的天然气终端利用企业。
简单梳理一下昆仑能源的业务板块就可以发现,中国并没有任何一家燃气公司是这样的业务结构:既有上游的油气田,又有中游的管道资产,还有下游的燃气业务,具有明显的天然气全产业链优势。
“实际上,港股市场评估燃气公司,一般都有一套固定的模式,本质上是因为这些公司都算是相对轻资产的能源企业。”一位香港机构的分析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但是,昆仑能源则是一家相对重资产、综合性的燃气公司。”
这样的业务思路,也在昆仑能源的LNG板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国内24座LNG工厂,年产能占全国的28%;3座LNG接收站,年接收能力1900万吨,占全国接卸能力的38%。
就在近日举行的昆仑能源媒体公开日活动前夕,记者前往该公司北京总部,独家专访公司副总经理、负责公司LNG业务板块的李伟,详细探讨昆仑燃气的LNG之路。
LNG市场扩容
去年冬季以来,国内天然气需求量大幅上涨,资源供应一度紧张,进口LNG量约550亿方(3940万吨),占进口气的57%,市场份额七年来首次反超进口管道气。有机构预计,2018年的LNG进口总量将达到4300万吨。
这释放出了一个重要信号:此前一直被认为是用来应急调峰的LNG,在市场供应中的地位越发重要。
在李伟看来,中国LNG市场目前的地位,是天然气资源市场的一个重要补充。“整个市场,有国产气、进口管道气和LNG,为了弥补国内需求的缺口,LNG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资源补充,而且这一作用越来越明显。”他说。
对于昆仑能源来说,LNG业务在去年同样实现了巨大的飞跃。
2017年,公司所属江苏LNG接收站、大连LNG接收站、京唐LNG接收站LNG气化量128.02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65.67亿立方米增加94.94%。
2017年度,公司LNG接收站受益于国内天然气需求增长,运行负荷提升,京唐接收站实施第三方开放,大连接收站采取阶梯运行方式,单位能耗下降50.8%;江苏接收站完成码头装船工程改造,具备4万吨LNG船舶装船转驳能力。全年LNG气化和装车量快速增长,实现气化装车量为149.02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1%,负荷率54.9%。
财务数据方面,营业收入人民币68.69亿元,同比增长110%;除所得税费用前盈利为19.46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34.89亿元转亏为盈增加155.78%。
而在去年年报中,昆仑能源显然对于今年国内LNG的市场有着更多的期待。
报告表示,公司将统筹优化LNG一体化运行,加快京唐、江苏接收站扩建工程建设,优化接收站运行管理,提升液态装车能力;进一步优化LNG工厂布局,实施好工厂委托加工,提高加工量、降低运行成本;积极探索夏储冬用模式,发挥应急调峰作用。
同时,加强与成品油销售企业合作,推进油气混合站建设。继续拓展运输通道及交通枢纽沿线加气站建设,优化LNG贸易网络,大力开发点供市场,提升CNG和LNG终端市场竞争力。
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天然气累计产量约为1487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5%;天然气消费则达到了237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3%。按照目前国内天然气的增产步伐,8.5%的同比增幅已经是近年来少有的高峰,为了满足国内日益增加的天然气需求,天然气进口供应也会相应增加。
但是,尽管我国天然气管道干线基本都属大口径、高压力的长输管道,但受限于历史背景和技术条件,宏观上依然不能满足需要。
“去年冬季,受天然气资源国截流影响,北方天然气缺口较大,我们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把流量和压力提高到中国石油调控中心要求的数值上。”李伟说,“这是其他资源所不具备的优势,LNG灵活快速的特性,决定了它能够发挥更好的保供作用。”
李伟认为,随着中国能源革命进程的不断加深,煤层气、页岩气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国内天然气是否会依赖LNG的供给,现在看还是未知数。
接收站瓶颈
LNG在国内的发展历史并不短,国内目前已投入运行的LNG接收站有18座,现有接收能力超过6000万吨/年,在建的接收站预计可在2022年之前全部投产,届时总接收能力将超过1亿吨/年。
“目前的LNG接收站规模,并不能满足国内LNG资源供应的需求。”李伟表示,“昆仑能源自身的储罐、码头还是需要再进行提升。”
昆仑能源现有已投入运行的LNG接收站3座,还有一座具备接收LNG功能的储备库1座,在建项目3个,为深圳LNG、唐山LNG三期扩建、江苏LNG三期扩建,计划在2022年之前建成投产。
随着国内LNG市场进一步扩大,公司还将继续扩建、新建LNG接收站,力争在2030年达到11座,总接卸能力达到8000万吨/年以上。
李伟同时表明,目前市场上的LNG接卸能力的计算,存在着一定的误差。“接收能力的计算,与储罐的数量和周转能力有密切的关系。”他说。
目前业内普遍预计,2022至2025年之间,中国天然气的使用量很可能达到3200亿立方米/年。按照2017年当量估计,50%的天然气需要国外进口,按照LNG占进口量50%来计算,需5300余万吨LNG的进口能力。
目前,昆仑能源除了正在运行的如东、大连和唐山三个接收站之外,深圳的LNG接收站正在建设,福建福清的接收站尚在规划中。“除了这些之外,我们有5-8个还在规划过程中,正在进行地址的选择。”他说。
作为中石油旗下唯一的天然气终端销售平台,通过近几年的重组改革,中石油所有的LNG接收站都交由昆仑能源运行。
在2017年香港举行的中石油年报交流会上可知,中石油在中国天然气依然保有70%的市场份额。中俄东线和新规划的LNG,将成为弥补用气短缺的有效手段和稳定市场的重要举措。目前昆仑能源正在运营的唐山LNG接收站,也正在进行储罐的扩建工作。
工厂储气“保供”
在今年两会期间,发改委主任何立峰曾表示,要让重点城市的天然气储备达到15天以上,而天然气的储备,不仅是储气库,管道、储罐以及接收站等设施,均会纳入到总储备中。
李伟说,天然气不同于水煤气,它很难通过建立城市中心小规模气柜的形式进行储存。
此前,记者采访一位石油央企内部的人士则表示,大规模的地下储气库往往能够保证高月均日的天然气用量,但对于极端情况下的高月高日调节作用并不突出。
李伟认为,昆仑能源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依托已建的LNG工厂进行储备,来解决以天然气为主的城市保供问题。
这种优势一方面体现在,昆仑能源的LNG工厂紧靠管线,无论是天然气的输入还是输出都极为方便,夏季淡季时,可以通过生产调节保持储罐中LNG的生产和储备量,而冬季一旦出现供应紧张,可以在应急供应时随时释放出去。
另一方面,灵活的LNG调节和供应,使得企业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对天然气的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保持灵活性。
依据昆仑燃气去年的报表,目前公司拥有24座LNG工厂,设计加工能力2,290万立方米/天,占全国总产能21%;LNG加工量10.93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4.98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19.48%。
同时,当年8家LNG工厂与中国石油签订委托加工协议,LNG工厂生产装置利用率提高,全年14座工厂营运,负荷率达到30%,同比提升18.6%。
这样的生产能力,带给了目前昆仑能源独一无二的优势。
“实际上来看,全国登记注册的绝大多数燃气企业,储备设施都很缺乏,一旦管道气出现问题,就会缺气甚至断供,只能寻求在市场上采购LNG或天然气。”他说。
为了使储气问题尽快得到解决,昆仑能源依托LNG工厂建设储罐,储存生产的LNG。日前,发改委要求供气企业要建设达到自身供气水平10%的储备设施,对于年销售200亿立方米的昆仑能源来说,这一储备水平就是20亿。
“今年会安排投资18个亿,全国范围内达到52万方LNG的储备。”李伟说,“如果落实到北京地区,可将北京冬季天然气保供天数增加三天。”
推进资源共享
对于中国的天然气市场来说,发展起步相对较晚,行业内部人士对于诸多问题都未能达成共识。在这种情况下,改革的推进速度和频率都相对较慢,也影响了天然气市场发展的速度。
在去年冬季大范围的缺气现象后,业内人士和政府部门罕见地统一认识到了储气能力及责任分配的问题,在今年上半年快速推进了相关领域的改革,储气短板有望在较快时间内得到调整。
除了储备层面的共识之外,企业与政府部门在LNG接收站的建设方面也建立了共识。“之前都是我们主动积极沟通协调各个监管部门,保证建设的进度,但是现在政府部门也会主动找上我们,比过去好了很多。”他说。
李伟告诉记者,从尚未达成共识的方面看,目前来说,整个中国的LNG市场,还需要在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方面统一认识,并解决问题。“接收站、基础设施等等,他的互联互通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形成资源的统一调配和相互支持。”他说。
“我们一直对自己的接收设施保持开放,从未间断。”李伟说,“我们的如东接收站,去年冬供最为紧张的时候,还帮助一家民营燃气公司接了一船LNG,今后我们的LNG接收站也将一直保持向第三方开放。”
而对于资源的互联互通方面,李伟说,即便不建设LNG储罐,也不会存在太大的问题,接收站接到LNG之后,可以直接气化进入管道流通。“建设储罐反而会增加资金沉淀。”他说。
“现在国家发改委正在极力推动资源互联互通。”李伟表示。去年冬季,三桶油的天然气已经在气路上实现互通,液态的正在研究。
而关于未来比较瞩目的技术,他告诉记者,目前昆仑能源已经可以实现集装箱式的LNG运输,“通过接驳船,运输用集装箱装的LNG,一次相当于8量卡车的运量。”他说,“如果未来这项技术可以用于大规模远洋海运,或许LNG接收站都不是现在的形式了。”
这意味着,在中国应用超过20年的LNG接收站技术,或许会在不远的未来发生重大的改变。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